2014年,国务院颁布《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》,并以浙江和上海进行高考改革试点,拉开高考改革大幕。新高考改革会如何前行?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,如何更好应对高中学业,规划未来之路?在熊丙奇看来,高考改革主要是为了实现三个目标,第一,鼓励发展个性与兴趣;第二,建立多元评价体系;第三,促进公平,改善只看结果、不看过程的情况。
当然,把权利交给学生选择,就要求学生具备规划意识和能力。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,也是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期。据不完全统计,欧美日国家有70%高中生接受过专业的生涯规划指导,而在中国,目前接受过这方面知识的高中生不足30%。生涯规划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自身潜能等的挖掘,根据自己的个性、兴趣、能力、价值观等方面因素,制订比较全面、长远的个人成长发展计划,包含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。因此,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涯规划意识,让高中学习更好地与新高考改革方向对接,对于高中生来说非常重要。“选择权在实际落实过程中遇到最明显的问题就是,学生其实没有明确的兴趣,在选专业、选课时,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博弈心态。”
“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”,单纯追求更高的分数,不是教育的全部。未来的中国,更需要综合素质更好、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创新人才。熊丙奇说,高考改革之路没有终点,在前进途中需要每个人的努力。
(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