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

新高考——20种组合,如何选科才最合算?

作者: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18-10-25 09:06:32
20种组合的文理特性
首先,新高考一共有20种组合,如下图:

上图是六门科目选课的概念图,一共有20种组合,在上图中,我们将传统的三门理科标记为蓝色,传统的文科标记为红色。

每一个选课结果都能形成一个三角形,通过三角形里红蓝颜色的对比,能看出你的选课是偏文还是偏理,比如:

一般是三理纯理,三文纯文,两文一理偏文,两理一文偏理,不过,这里有两个特殊情况:

我们看到,当出现历史+化学+生物以及物理+政治+地理时,明明是二理一文,颜色却是红色多,明明是二文一理,颜色却是蓝色多。
因为物理和历史分别是理科和文科里的强科,所以搭配其他两门普科时,仍然表现出强烈的理科性和文科性。
以物理+政治+地理为例子,虽然是两文一理,但是由于物理一门,这个组合的学生就能满足99%的高校专业要求。
不推荐的组合
这20种组合各位学生的选择因人而异,但是有几个组合不太推荐。
1.历史+政治+地理
不推荐理由:专业选择严重受限
传统的三门文科,纯文科组合。这个组合的最大缺点就是专业选择严重受限。

6选3之后,许多学校的专业对于学生的选课有一定要求,有3门要求(三选一),2门要求(二选一)和1门要求(规定必考)三种,其中1门要求最为严格,因为他规定的这门你必须学,必须考,否则就不能进这个专业。原来我们专门整理了上海+3科目对专业选择范围的影响,一起来看看:

大家注意,在上海目前的高考要求里,选择纯文三门的可报专业比例竟然只有52.9%,也就是说只有一半专业可以报,是所有20种组合里最低的。
因为不少高校专业和学院的要求是必须要搭一门理科,所以一门理科都不搭的纯文科组合在专业上就受到很大限制。
2、物理+化学+历史
不推荐理由:竞争太激烈

物理+化学+历史是一种偏理科的选择,也是所有20种选择里我个人认为难度最大的一种组合,无论对于名校生还是对于一般生而言,选这套组合都极有可能因为碰到太多强手而造成翻船翻车的情况(比如说物理一半学生是市重点一半是区重点,普高,那么就一定有不少市重点的好学生吃B,吃C)。

上海老高考的6门难度系数差不多的,其中选考人数最多的是物理、化学和历史三门,物理,化学因为有中考基础是一致贯通的,而历史比之政治更方便记忆和发挥。也正因为如此,很多高中这三门课的师资力量都是比较强的,特别是四校,八校之类的名校。
由于+3考试是火星撞地球一般的直接比拼,换言之,在这三个科目上也是最容易遇到强手的,那么同时报考这三个科目,就算是再强的学生,要全拿A,甚至拿2A1B,都有点“抖霍霍”。
3、地理+生物+政治
不推荐理由:大学难以衔接
这个组合就是把上面那组反过来,这是上海高考里三门比较冷门的科目,属于两文一理。
这个组合有个很大的问题,就是和大学课程很难衔接上,除了一些生物相关类专业外,大学许多理工科专业都需要一定的物理,化学知识,文科类专业都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,所谓“文史哲不分家”。
此外,由于这三门课比较冷门,好老师几乎都集中在高中名校里,因此特别容易撞上名校生,进而形成激烈的竞争。
特别注意:在选择+3科目时,学校的教学实力是大家千万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。因为不少学校并不是6门科目师资力量都很强大,都很完整,甚至有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高三级别的相关科目老师。
选考科目对应哪些专业

物理

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,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、最普遍的相互作用、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。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、新材料技术、新能源技术、航空航天技术、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,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。

化学


化学是在原子、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、结构、性质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,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。迅猛发展的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、材料科学、环境科学、能源科学、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。

生物


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,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。它是农、林、牧、副、渔、医药卫生、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。

地理


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。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,在解决当代人口、资源、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。

历史


历史学科的要求是,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、历史与现实、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;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提高人文素养,形成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

政治


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,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、针对性、时效性和主动性,强调对知识、能力、态度的有机整合。
家长要“认真”起来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
新高考增加了学生选择和考试的机会,同时,不仅看考分,考生个人综合素质的优劣也成为影响录取的一个因素,打破了过去“一考定终身”的弊端。但与此同时,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需注意的地方比改革前更多。实际上从某种角度讲,考生面临更大的挑战。
在新模式下的考生可能会更累,在短期内要同时备考更多科目,这时家长帮忙取舍是门艺术。三科选考科目的出现,学校多会采用走班制和分层教学,这一块怎么引导孩子尽快适应是个关键。
看到这里,很多家长难免为自家孩子的未来担忧:
高中的学习进度那么快,也不知道孩子到时候能不能跟上?
孩子的自学能力不行,到时候上了高中老师讲得太快,怎么办?
有危机感是好事,家长可以趁着孩子还没参加高考,让孩子及早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和调整:
1.让孩子尽量做到各科平衡,保持良上的状态;在此基础上,发展孩子的优势科目(可以作为未来高考的选考科目)。
2.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。高中的课程进度快,有些知识点在课堂上没法详细解释,所以孩子一定要学会在课后能够自主学习,不然知识点漏洞越来越大,再想补就难了。
3.引导孩子重视学考。现在的高考模式不再适合考前几个月“临时抱佛脚”的方法了,因为高二的学考等级会影响高考录取,所以家长要督促孩子从高一开始就要及时把知识点掌握、摸透,不能等高三再努力。
新高考“3+3”的模式让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、擅长的科目去学习,家长可以从这个点入手,引导孩子自主学习,早早为孩子打下扎实的基础。同时,家长也要让孩子平衡好各科之间的关系,尽量都保持在中等以上的水平,以免影响高考的录取。
(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)